个人档案查询系统
个人档案查询系统官网

全国个人档案查询入口     点击进入>>

大学毕业后档案如何处理
发布时间:2024-10-07 16:47
  |  
阅读量:
  |  
字号:
A+ A- A
大学毕业后档案如何处理
 
大学毕业后档案的处理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存放于单位(针对有档案接收权限的单位)
 
机关单位、国有企业等
这些单位本身具有人事档案管理权限。如果毕业生被这类单位录用,单位会要求毕业生将档案转递到单位的人事部门进行统一管理。
在转递过程中,学校会根据毕业生提供的单位地址等信息,通过机要交通或者邮政特快专递(EMS)的方式将档案寄送到单位。
事业单位(部分有档案接收权限)
一些规模较大、具备相应管理能力的事业单位可以接收档案。毕业生在入职时,按照单位的人事管理规定,将档案调入单位。这有助于单位全面了解员工的学习经历、奖惩情况等信息,以便在员工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做出合理决策。
 
二、存放于人才服务中心
 
公共人才服务中心(生源地或就业地)
生源地人才服务中心
如果毕业生在毕业时未落实就业单位,或者就业单位没有档案接收权限,档案可以转回生源地的公共人才服务中心。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档案存放方式。
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方便毕业生在日后需要办理与档案相关的事务,如政审、职称评定等,可以直接在家乡的人才服务中心办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档案的安全性。
就业地人才服务中心
对于在非生源地就业且就业单位没有档案接收权限的毕业生,可以将档案存放在就业地的人才服务中心。这需要毕业生满足当地人才服务中心的相关规定,如提供就业证明等材料。
存放在就业地人才服务中心有利于毕业生在就业地享受当地的一些人才政策,例如申请当地的公租房、人才补贴等,因为这些政策的实施往往需要查阅档案信息。
人才市场(民营)
部分民营人才市场也提供档案托管服务。但是,在选择民营人才市场时,毕业生需要谨慎考察其资质和信誉。民营人才市场可能会提供一些额外的就业服务、培训服务等与档案托管相结合的服务套餐,但也可能存在收费不规范等问题。
 
三、继续深造时的档案处理(升学情况)
 
国内升学(读研等)
如果毕业生考取了国内的研究生,学校会根据录取情况,将档案转递到研究生就读的学校。这是为了便于研究生阶段的学校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学籍管理、培养管理等。
在转递过程中,同样是通过机要交通或者邮政特快专递(EMS)的方式进行,以确保档案的安全准确转递。
出国留学
对于出国留学的学生,档案可以存放在生源地的人才服务中心或者留学服务中心(教育部直属)。
留学服务中心专门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档案管理等相关服务,在留学人员回国就业、学历认证等方面可以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等服务。而存放在生源地人才服务中心也是一种选择,其优点和将档案存放在生源地人才服务中心的普通情况类似。
 
大学毕业后档案去了哪里
 
大学毕业后档案可能有以下去向:
 
一、就业单位
 
有档案接收权限的单位
机关单位
如果毕业生进入机关单位工作,其档案会被转递到该机关单位的人事部门。例如,某毕业生考入当地的政府机关,学校会按照单位提供的档案接收地址,将档案通过机要渠道送达机关单位,机关单位的人事部门接收后,会将档案纳入单位的人事管理体系,用于员工的考核、晋升、工资调整等工作。
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同样具有档案接收权限。当毕业生被国有企业录用后,档案会从学校转至该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比如,某毕业生签约一家大型国有制造企业,企业会告知学校档案转递的相关信息,学校据此将档案寄送给企业,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会对档案进行保管,并在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依据档案中的学历、奖惩等信息进行人事决策。
部分事业单位
一些较大型且有相应管理能力的事业单位可以接收档案。例如,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在毕业生入职时,会要求将档案调入单位,用于管理员工的科研成果登记、教学工作量考核等工作。
 
二、人才服务中心
 
生源地人才服务中心
当毕业生毕业时未就业或者就业单位没有档案接收权限时,档案通常会被转回生源地的人才服务中心。例如,某毕业生生源地为某县城,毕业时没有找到工作,学校就会将其档案转至该县城的人才服务中心。生源地人才服务中心会对档案进行妥善保管,毕业生后续如需办理考公政审、开具存档证明等事务可在此办理。
就业地人才服务中心
如果毕业生在非生源地就业,且就业单位无法接收档案,在满足就业地人才服务中心相关规定(如提供就业证明等)的情况下,档案可存放在就业地人才服务中心。例如,某毕业生在异地城市工作,就业单位是一家小型民营企业无法接收档案,该毕业生按照就业地人才服务中心要求提供劳动合同等材料后,就可以将档案存放在那里,这有助于其在就业地享受当地的人才政策等。
 
三、升学学校
 
国内升学
若毕业生考取国内研究生,档案会转递到研究生就读学校。例如,某毕业生考上了某知名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学校在确定其录取后,会将档案从本科院校转至该研究生院校,研究生院校会依据档案中的信息进行研究生学籍管理、导师分配等工作。
留学服务中心(出国留学情况)
对于出国留学的毕业生,档案可存放在教育部直属的留学服务中心。留学服务中心为留学人员提供档案管理服务,方便留学人员回国后的学历认证、就业派遣等工作。部分毕业生也会选择将档案存放在生源地人才服务中心。
 
如何查询自己的档案存放在哪里?
 
查询自己的档案存放在哪里,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线上平台查询:
全国人社政务服务平台:登录全国人社政务服务平台(http://zwfw.mohrss.gov.cn/)并注册,在 “就业创业” 板块的 “跨省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 专栏进行查询。不过该平台仅支持档案基础信息数据已被上传平台的流动人员在线查询存档情况。
 
地方政务服务网或相关人才服务网:部分地区有自己的政务服务网或人才服务网提供档案查询服务。例如湖北政务服务网,在上面搜索 “档案的整理和保管” 事项,然后选择所在地区,可查询档案是否在当地的人才服务机构存放。
 
手机 APP 或微信公众号等移动端渠道:一些地方推出了手机 APP 或微信公众号的档案查询服务。如支付宝搜索 “湖北智慧人社”,进入 “全省个人档案查询” 后授权查询;“湖北 12333” 微信公众号中 “微服务”,选择 “全省个人档案查询”;“鄂汇办” app,搜索 “档案的整理和保管” 事项等。
联系相关机构查询:
 
毕业学校:如果毕业时间不长,档案可能还在学校。可以直接联系毕业院校的档案馆、就业指导中心或学生处等相关部门,提供个人信息进行查询。即使档案已经从学校转出,学校也可能留存有档案的去向记录。
 
工作单位:如果您的工作单位具有档案接收权限,如机关单位、国有企业等,可以联系单位的人事部门查询。如果单位没有档案接收权限,可咨询工作单位所在地的人才市场。
户籍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当您毕业时未就业、就业单位不接收档案或者档案被打回原籍等情况下,档案可能存放在户籍地的人才服务中心。您可以致电户籍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进行查询,机构联系方式可在全国人社政务服务平台查询。
 
委托专业档案服务机构查询:如果您觉得自己查询比较麻烦或不确定如何查询,也可以委托专业的档案服务机构帮忙查询。但需要注意选择正规、可靠的机构。
 
大学毕业后档案如何存放
 
大学毕业后档案存放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存放于就业单位
 
有档案接收权限的单位
机关单位
如果毕业生被机关单位录用,单位的人事部门会要求毕业生提供档案转递信息。学校会根据这些信息,通过机要交通或者邮政特快专递(EMS)将档案转递到机关单位。在机关单位中,档案将被用于记录员工的工作经历、考核情况、职务晋升等相关信息。
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具备档案接收权限。毕业生入职国有企业后,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会负责接收和管理员工档案。在转递过程中,毕业生要确保向学校提供准确的企业档案接收地址。企业会依据档案中的信息,如学历、奖惩情况等,对员工进行岗位安排、薪酬制定、职业发展规划等管理工作。
部分事业单位
一些规模较大、管理规范且有相应权限的事业单位,如高校、科研院所等,可以接收档案。当毕业生进入这类事业单位工作时,档案将转至单位的人事管理部门。单位会利用档案对员工的教学、科研成果,职称评定等方面进行管理。
 
二、存放于人才服务中心
 
生源地人才服务中心
如果毕业生毕业时未落实就业单位,或者就业单位没有档案接收权限,档案可以转回生源地的人才服务中心。具体操作是,毕业生向学校提供生源地人才服务中心的地址等相关信息,学校将档案转递过去。生源地人才服务中心会对档案进行妥善保管,并且在毕业生需要办理政审、开具存档证明、职称评定等事务时提供相应服务。
就业地人才服务中心
当毕业生在非生源地就业,且就业单位无法接收档案时,可以选择将档案存放在就业地的人才服务中心。不过,通常需要满足就业地人才服务中心的相关规定,例如提供就业证明、劳动合同等材料。存放在就业地人才服务中心有利于毕业生享受当地的人才政策,如申请公租房、人才补贴等。
 
三、升学情况下的档案存放
 
国内升学(读研等)
如果毕业生考取了国内的研究生,学校会根据录取情况将档案转递到研究生就读的学校。在这个过程中,研究生学校会根据档案中的本科学习情况、科研经历等信息,对学生进行学籍管理、培养方案制定等工作。
出国留学
对于出国留学的毕业生,档案可以存放在生源地的人才服务中心或者教育部直属的留学服务中心。留学服务中心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专门的档案管理服务,方便留学人员回国后的学历认证、就业派遣等相关工作。

如何办理将档案从就业单位转至人才服务中心
 
以下是将档案从就业单位转至人才服务中心的办理步骤:
 
一、确认转移条件
 
若就业单位为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无档案接收权限的单位,转档是比较常见的需求。但如果就业单位是机关单位、国有企业或有档案接收权限的事业单位,在离职且确定单位不再保管档案的情况下,才可办理转档。
人才服务中心方面,需要确认其接收档案的条件。例如,部分人才服务中心要求存档人员需在本地就业(提供就业证明)或为本地户籍等。
 
二、获取调档函
 
准备材料
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如果是本地就业人员转档,需要提供就业单位的劳动合同、在职证明等就业相关材料;若是本地户籍人员转档,可能需要提供户口本首页和本人页的复印件等户籍证明材料。
向人才服务中心申请
持上述材料前往拟接收档案的人才服务中心,填写档案转入申请表,提交申请后,人才服务中心会审核材料。如果审核通过,人才服务中心将出具调档函。调档函上会注明人才服务中心的名称、地址、联系电话以及档案接收的相关要求等信息。
 
三、办理转出手续(在就业单位)
 
提交调档函
将人才服务中心出具的调档函提交给就业单位的人事部门。如果是无档案接收权限的单位,人事部门可能只是协助办理档案转出相关事宜,如提供档案存放的地址等信息;如果是有档案接收权限的单位,人事部门则会根据调档函启动档案转出流程。
档案整理与密封
就业单位人事部门会对档案进行整理,确保档案材料齐全、完整。然后对档案进行密封,并在密封处加盖单位公章,以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四、档案转递与接收确认
 
档案转递
就业单位人事部门会根据调档函上的地址,通过机要交通或者邮政特快专递(EMS)的方式将档案转递到人才服务中心。机要交通转递较为安全、保密,主要适用于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档案转递;EMS 则相对快捷,也能保证一定的安全性,适用于大多数情况。
接收确认
人才服务中心收到档案后,会对档案进行检查,确认档案密封完好、材料齐全后,会办理档案接收手续。之后,人才服务中心可能会通知存档人员,告知档案已成功接收,存档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办理相关的存档业务,如开具存档证明、办理档案查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