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查询系统
12333档案查询网官网

全国个人档案查询入口     点击进入>>

个人档案内具体有哪些资料?如何查询个人档案
发布时间:2024-10-24 11:28
  |  
阅读量:
  |  
字号:
A+ A- A
个人档案内具体有哪些资料?如何查询个人档案
 
1、首先,档案是从中学开始建立的,里面有我们的学籍资料和成绩单,体检证明升学记录特殊的获奖经历和个人奖惩记录。
2、到了大学的时候,档案的作用就变多了,里面不仅仅有我们的学籍资料,体检资料以及基本的奖惩记录以外,如果你有党员经历的话,还会在你的档案中加入党员档案。
3、等到就业的时候,档案会辅助我们办理入职手续,然后就会陆续加入我们的工作档案,一般情况下由我们签订的入职合同,在职经历,职称变化记录以及个人的评定。
4、档案中还会记录我们的社保信息、家庭成员信息,还会记录我们的工龄。
 
个人档案内具体有哪些资料?如何查询个人档案
个人档案内具体有哪些资料?如何查询个人档案
 
 
个人档案内的具体资料如下:
 
学籍档案部分(在校期间形成):
 
基础信息材料:包括高中毕业生登记表、高考报名登记表、高考体检表等高中阶段材料;大学的入学登记表、毕业生登记表、学年考评表、成绩单、体检表、军训登记表等大学阶段材料。研究生阶段则有报考硕士登记表、毕业研究生登记表、成绩单、学位证明、就业通知书等(如果是工作后再读研,还会有行政、工资关系介绍信、转正定级审批表、人才交流中心登记表等额外材料)。这些材料记录了个人从高中起各个学习阶段的基本信息、学业成绩、身体状况等。
 
党团材料:入团志愿书、入团申请书等共青团相关材料;入党志愿书、入党申请书、入党转正申请书、思想汇报(针对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有不同的要求和材料)等中国共产党相关材料。
 
奖惩材料:在校期间获得的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竞赛获奖等奖励证明材料,以及因违反校规校纪等受到的警告、记过等处分材料。
 
其他材料:如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学生社团活动参与证明等能反映个人综合素质和课外实践经历的材料。
 
人事档案部分(毕业后形成):
 
履历类材料:如《干部履历表》、干部简历等,记录个人的工作经历、职务变动等信息。
考核鉴定类材料:包括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专项考核、任(聘)期考核结果,工作鉴定,在重大政治事件、突发事件和重大任务中的表现记录,援派、挂职锻炼考核鉴定,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评价意见等。
 
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学术评鉴和教育培训类材料:中学以来取得的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或证明材料,职业(任职)资格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材料,当选院士、入选重大人才工程等的证明,发明创造、科研成果获奖、著作译著和有重大影响的论文目录,参加各类政策理论、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培训和技能训练的情况记录等。
 
政审、审计和审核类材料:政治历史情况审查材料,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结果及说明,干部基本信息审核认定材料、干部人事档案任前审核登记表,廉洁从业结论性评价等。
表彰奖励类材料:表彰和嘉奖、记功、授予荣誉称号等的相关文件材料,以及先进事迹材料和撤销奖励的决定等。
 
违规违纪违法处理处分类材料:党纪政务处分决定,组织处理文件,法院刑事判决书、裁定书,公安机关有关行政处理决定,有关行业监管部门对干部有失诚信、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等行为的记录,人民法院认定的被执行人失信信息等。
 
工资、任免、出国和会议代表类材料:工资待遇审批材料、参加社会保险的记录,录用、聘用、招用、入伍、考察、任免、调配、军队转业(复员)安置、退(离)休、辞职、辞退等文件,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登记、遴选、选调、调任、职级晋升,职务、职级套改,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等材料,出国(境)审批文件,当选党的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政协会议、群团组织代表会议、民主党派代表会议等会议代表(委员)及相关职务的证明材料。
 
其他可供组织参考的材料: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派遣证,工作调动介绍信,国(境)外永久居留资格、长期居留许可等证件有关内容的复印件和体检表等。
 
人事档案主要有以下十大类:1、各类履历材料;2、自传性质材料;3、鉴定与考察材料;4、学历与培训出来;5、政审材料;6、入党材料;7、奖励材料;8、处罚材料;9、工资任免材料;10、其他可供组织参考材料。
 
1、履历材料:
 
包括各类人员履历表和属于履历性质的登记表、简历表等材料。
 
2、自传材料:
 
包括自传和属于自传性质的材料。
 
3、鉴定材料:
 
鉴定、考察、考核、审计材料。
 
4、学历材料:
 
学历、学位、评(聘)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职业资格、反映个人科研学术水平、培训等材料。
 
5、政治材料:
 
政治历史情况的审查材料(包括甄别、复查材料和依据材料,党籍、参加工作时间等问题的审查材料),更改(认定)姓名、民族、年龄、籍贯、国籍、党龄、工龄等材料。
 
6、入党材料:
 
加入中国共产党、共青团和民主党派材料。
 
7、表彰奖励材料:
 
表彰奖励材料(包括县团级以上各种表彰材料、正式命名授予英雄、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事迹材料、立功受奖、嘉奖材料、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从事专业工作三十年人员材料等)。
 
8、处分材料:
 
违法犯纪材料、处分、刑事判决、行政拘留、通报批评等材料。
 
9、工作材料:
 
工资、福利待遇、招工、录(聘)用、调动、任免、入伍、退伍、转业、退(离)休、辞职辞退、劳动合同(聘用合同)、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聘用合同)证明、出国(境)、各种会议代表材料。
 
10、其它材料:
 
其他可供参考有保存价值的材料。
 
那么档案应该如何存放呢?
 
1、首先,档案可以存放在学校上学期间和毕业后的两年择业期内可以把档案存在学校。
2、档案还可以存放在人才交流中心,如果你的工作单位不能存放档案的话,你可以把档案存放在这里,转移档案都很方便。
3、档案还可以存放在工作单位,前提是你的工作单位必须有权限管理档案,这类单位一般是国企或者编制。
4、档案还可以存放在人社局,在人社局存放档案的优点是安全和稳定,如果你的工作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变动的话,可以把档案存放在这里。

个人档案内具体有哪些资料?如何查询个人档案
个人档案内具体有哪些资料?如何查询个人档案
 
查询个人档案的方法如下:
 
根据报到证地址查询:高校毕业前会根据个人需求寄送档案,寄送地址就是报到证上面的抬头地址。如果毕业后落实了工作单位且单位具有档案接收权,档案可能会寄到单位;如果单位不具备接收权,档案可能会寄到工作地的人才中心。所以可以按照报到证上的地址去追溯个人档案。
 
联系毕业院校查询:
 
毕业两年内:如果毕业时间不超过两年(具体时间以院校规定为准),且未落实工作单位或者是因为考研等其他原因暂缓就业,学校一般会为毕业生保存个人档案,可以联系学校的档案管理部门或相关老师查询。
 
毕业多年:若已毕业多年,学校可能已经将档案转出,但学校会有档案寄送的记录,可以向学校查询档案的寄送地址和接收单位。
 
根据可能存放地逐一咨询:
 
就业地人才中心:如果在外地就业,档案有可能被转移到就业地所在的人才中心,可以联系当地人才中心进行查询。
户籍地人才中心:对于未及时落实工作或返回户籍地就业等情况,档案可能会转移至户籍地的人才中心,可以联系户籍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或人才服务中心查询。
 
工作单位:如果所在单位是国企、事业单位、机关单位等具有档案管理权限的单位,档案可能在单位的人事部门保管,可以向单位的相关部门咨询。
 
网上查询:部分地区的人才中心有自己的档案查询系统,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也可能支持在线查询。例如可以登录全国人社政务服务平台,在就业创业板块的 “跨省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专栏” 查询。也可以通过支付宝等平台的相关服务入口进行查询。不过,网上查询时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