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查询系统
人事档案管理
我的位置:主页 > 人事档案 > 人事档案管理 >

全国个人档案查询入口     点击进入>>

人事档案步骤,人事档案一般包括什么内容
发布时间:2024-10-21 11:24
  |  
阅读量:
  |  
字号:
A+ A- A
人事档案步骤

第一步,分类
 
按照《干部档案工作条例》规定,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应根据其内容特征分为十大类。第一类:履历材料。这一类主要包括以反映干部本人自然情况、经历、家庭和社会关系等基本情况为主要内容的材料。注意,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委员(候补委员)简历,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委员简历归入第一类。
 
第二类:自传材料;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材料。自传材料包括自传和属于自传性质的材料。自传是个人撰写自己家世、身世和主要社会关系的自述。自传材料的归类,应该以内容和用途为依据,不能单纯按名称归类,如以自传为主的履历或简历表也应该归在第二类。
 
第三类:考察、考核、鉴定材料;审计材料。这一类主要包括干部人事管理工作中,组织、人事部门通过各种途径,对干部德能勤绩廉进行考察和评价的材料。归入本类的材料,必须是经过组织研究认可正式形成的,手续完备,能正确、历史地反映干部实际情况,具有查考价值的鉴定、考察、考核材料。注意,根据利用工作实际需要, “干部任免审批表及其相应的考察材料或表现材料归第九类”。
 
第四类:学历学位材料;职业(任职)资格材料;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材料;反映科研学术水平的材料;培训材料。这一类主要包括记载和反映干部学习、技能、科研水平的各种材料。注意,过去学生登记表归第一类,学习(培训)鉴定表、学习(培训)考核表归第三类,此次修订中统一调整到第四类。
 
第五类:政审材料;更改或认定姓名、民族、籍贯、国籍、出生日期、入党入团时间、参加工作时间等材料。这一类主要包括干部审查和干部基本情况更政形成的材料。注意,过去更改或认定姓名的材料是归在第一类的,此次调整到了第五类;“三龄一历”认定材料统一规定归在第五类。
 
第六类:党、团组织建设工作中形成的材料。这一类主要包括干部参加党、团组织的有关材料。注意,此类包括民主党派的入党材料。
 
第七类:表彰奖励材料。这一类主要包括对干部给予奖励或表彰的材料。注意,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材料有的归在第四、七、九类,此次统一规定归在第七类。
 
第八类:涉法违纪材料。问责材料、处分材料、上级决定解除处分材料、检察院不起诉决定书、法院裁定书以及公安机关有关行政处理决定等材料。
 
人事档案步骤
人事档案步骤
 
第九类:招录、聘用材料;任免、调动、授衔、军人转业(复员)安置、退(离)休材料;辞职、辞退、罢免材料;工资、待遇材料;出国(境)材料;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代表会议;民主党派代表会议形成的材料。注意,《公务员登记表》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登记表》应归在第九类。
 
第十类:健康检查和处理工伤事故材料;治丧材料;干部人事档案报送、审核工作材料;其他材料。第十类包括录用体检表,反映严重慢性病、身体残疾的体检表;工伤致残诊断书,确定致残等级的有关材料;生平、非正常死亡调查报告等。干部档案报送单,干部档案有关情况说明等材料也入此类。
 
档案材料的分类有两点说明:(一)第四类、第九类材料的二级分类第四类、第九类材料内容复杂、数量众多,都处于动态变化中,由低到高、由少到多.为了便于添加材料、方便查找,还需要采用二级分类法,即对这两类中的材料,按照内容的不同再分别分为四小类,具体来说:
 
第四类材料二级分类分为:
 
1.学历学位材料;
 
2.职业(任职)资格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材料;
 
3.反映科研学术水平的材料;
 
4.培训材料等。
 
第九类材料二级分类分为:
 
1.工资材料;
 
2.任免材料;
 
3.出国(境)材料;
 
4.参加会议的代表登记表等其它材料。
 
今后,报送的新任市管干部档案,第四类、第九类材料必须进行二级分类。
 
(二)内容交叉材料的分类
 
1.以自传为主的履历或简历表归第二类。
 
2.学生登记表、学习(培训)鉴定表、学习(培训)考核表归第四类。
 
3.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材料归第七类。
 
4.干部任免审批表及其相应的考察材料或表现材料归第九类。
 
5.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委员(候补委员)简历,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委员简历归第一类。
 
第二步,排序排序是指将每一类别的材料按其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或内容的内在联系排列顺序,并通过编写类号、顺序号和页码固定下来。
 
具体方法有:按材料形成的时间排序适用于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第一、二、三、四、七、九、十类材料。
 
第四类、第九类材料排序时,在采用二级分类后的各小类中分别按时间排序。
 
2.按材料的内容以及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排序适用于第五、六、八类材料。
 
其中,第五类和第八类材料的排列顺序一般为:上级批复,结论或处分决定,本人对结论或处分决定的意见,调查报告,证明材料,本人检讨或交待材料等。
 
第六类材料,入团志愿书应排在入团的其他材料之前;入党志愿书应排在入党的其他材料之前,党员登记表等可按时间先后依次排序。每个类别中的档案材料排序后,要用铅笔在每份材料首页的右上角编上类号和顺序号,并在其右下角逐页编写页码。页码的编写方法为,凡有图文的页面,每面作为一页,有封面的材料从封面开始编写。空白纸和托裱用的衬纸不计页数;复件和原件应视为一份材料,统一编写页数。
人事档案步骤
人事档案步骤
 
第三步,编目修订后的目录与旧目录的不同:
 
一是“类号”改为“序号”;
 
二是“材料制成时间”改为“材料形成时间”;
 
三是删除“份数”栏。
 
编目的具体要求是:
 
1.档案材料应按照排列顺序,逐份逐项进行编目,做到目录清楚,填写准确。书写目录要工整、准确、清楚、美观,使用规范的书写材料,不得使用圆珠笔、铅笔、荧光笔、水彩笔、红墨水、纯蓝墨水和复写纸书写。档案目录不能粘贴涂改。
 
2.每类目录之前应注明材料类号和类别名称。
 
3.“序号”填写材料类号和排列顺序号。序号栏的规范填写方法是:材料类号用汉字的“一”至‘十’,二级分类的类号用(一)至(四),序号用阿拉伯数字。
 
4.“材料名称”根据材料题目填写。没有标题或标题不规范的,应另拟标题。材料的题目过长,可适当简化。凡原材料题目不符合实际内容的,须另行拟定题目。拟定或简化题目,必须确切反映材料的主要内容或性质特点。
 
5.“材料形成时间”填写材料落款时间。有多个时间的材料,一般以最后的时间为准。复制的档案材料,采用原件的形成时间。时间填写要尽量详细、规范,有具体年月日的,必须填写齐全。
 
6.“页数”填写材料的页数。按编好的页数如实填写。
 
7.“备注”填写需要说明的情况。归档材料因为内容相关合并为一份材料的,要在备注栏中进行简要说明,如附有考察材料的干部任免审批表,复制件等。
 
8.每类目录之后须留出适量的空格,供补充档案材料时使用。
 
特别是第三、四、九类等,不能在同一页中填写其它类别材料的条目。不要求大类空四行,小类空三行。
 
第四步,技术加工对纸张破损、幅面不规则,或字迹材料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档案材料,应进行技术加工。
 
1.对纸张破损或字迹材料不符合要求的档案材料,应采用复印、扫描、拍摄等方法进行复制。复制件应附在原件后,与原件作为一件。
 
2.幅面过大的档案材料应进行折叠或剪裁。折叠后的档案材料要保持平整,文字、照片不得损坏,便于展开阅读。剪裁时不得损坏档案材料上的文字、印章、图形等内容。注意,从保护档案原貌,简化整理的目的出发,不要对档案材料进行过度裁剪。
 
3.幅面过小的材料应进行托裱,装订边过窄或装订线内有文字的材料应加边。档案材料一般应留够2厘米的装订边,不够应加边。有些材料幅面太小,无法装订,应当在材料的底部托上一层质量较好的纸张。
 
4.档案材料上的订书钉、曲别针、大头针等金属装订物应当拆除。
 
5.档案材料应各自独立,严禁将多份材料以缝纫、裱糊等形式粘连在一起。第五步,装订档案目录置于卷首,干部职务变动登记表排列其后,卷内材料排列顺序与目录相符。档案材料应左边、下边对齐,在左侧打孔装订,做到结实、齐整、美观,不掉页、不倒页、不压字、不损坏文件,方便阅读。反对刻意追求“四边齐”。干部人事档案如果太厚,应该分成两卷装订。分卷装订时,必须保证同一类材料分在同一卷中。干部档案卷夹材质应符合档案保护要求,报送市管干部档案必须使用规定的卷夹。卷夹背脊应附边签,用于书写干部的姓名、籍贯、档案编号等;书写姓名不得使用同音字或不规范的简化字。

人事档案的主要内容‌
 
人事档案是反映个人身份、学历、资历等方面的证据,与个人工资待遇、社会劳动保障、组织关系紧密挂钩,具有法律效用,是记载人生轨迹的重要依据。人事档案包含十大类档案材料
 
人事档案是中国特有的个人记录资料,它记录了一个人的主要经历、政治面貌、品德作风、工作表现等,是用人单位、组织部门和其他相关机构了解和评价个人的重要依据。
 
‌履历材料‌:包括干部履历表、登记表、简历表和简历材料;职工、学生等各类人员登记表;职工更改姓名的材料等。
‌自传材料‌:由个人书写的说明本人经历、家庭情况、社会关系等内容的材料。
‌鉴定、考核、考察材料‌:包括鉴定登记表、组织出具的职工表现材料、干部考核和民主评议的综合材料、正式考核综合材料等。
‌学历和评聘技术职务材料‌:包括报考高等学校的登记表、大中专院校毕业登记表、学习成绩表、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表等。
‌政审材料‌:包括职工历史情况的调查报告、审查结论、政审调查材料等。
‌党团材料‌:包括入党志愿书、转正申请书、党员登记表等。
‌奖励材料‌:包括各级先进人物称号登记表、嘉奖、通报表扬等材料。
‌处分材料‌:包括处分决定、查证核实材料、本人对处分的意见及检查材料等。
‌任免、工资、出国、退(离)休等材料‌:包括干部任免呈报表、录用登记表、工资级别变动登记表、出国出境人员审查表等。
 
1.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
 
2.学历和培训经历:包括小学、中学、大学等各个阶段的教育背景,以及参加的各种培训和专业学习经历。
 
3.工作经历:记录个人在各个单位的工作时间、职务、职称、工作表现、考核情况等
 
4.政治面貌和党团关系:记录个人的政治面貌,如中共党员、共青团员等,以及相关的党团活动情况。
 
5.奖惩情况:包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获得的奖励和受到的处罚。
 
6.考核和评价材料:定期的工作考核、民主评议、领导评价等材料。
 
7.其他重要材料:如职业资格证书、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职称评审材料、出国出境记录、婚姻状况、家庭成员情况等。
 
人事档案的作用主要包括:
 
1.就业和晋升:用人单位在招聘和晋升时,会参考个人档案中的学历、工作经历和表现等信息。
 
2.职称评定: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定需要依据档案中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和业绩等材料。
 
了.政审和背景调查:在公务员录用、军队招录、涉密岗位招聘等情况下,需要进行政审和背景调查,人事档案是重要依据。
 
4.退休和福利:退休时,退休金计算、福利待遇等会参考档案中的工作年限和职称等信息。
 
5.证明和查询:个人在需要证明自己的身份学历、工作经历等时,可以查询人事档案
 
6.落户,升学等情况也会需要用到人事档案
 
人事档案的作用和意义
 
人事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载了个人的学习工作经历、政治品质、思想认识、专业素养、工作实绩、遵纪守法以及家庭社会关系等情况。它在招聘录用、政审考察、公证信息、职称评定等人事管理和服务中起着凭证、依据和参考的作用。
 
人事档案步骤,人事档案一般包括什么内容
人事档案步骤,人事档案一般包括什么内容
 
 
人事档案十大类内容:
 
第一类:履历材料(个人履历这项就是你的履历表、简历表,包括一些修改姓名等材料)
 
第二类:自传材料(你自己写的自述个人经历、家庭情况、社会关系等材料)
 
第三类:考察、考核、鉴定材料(是你在从学校读书到毕业参加工作,每个阶段对你考察、考核材料)
 
第四类: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科研学术水平的、教育培训材料(这项是你从初就读高中后一直到就读大学期间每个时期的登记表、成绩表、获取学历学位授予材料,中高职称评审材料、参加过培训的材料)
 
第五类:政审材料(是入党、升学、考公务员过程中政审流程的材料,如果自己更改过民族、更改过籍贯之类的信息材料会在这里体现出来)
 
第六类:党、团材料(入团、党的材料)
 
第七类:表彰奖励材料(是各种奖励、表彰、证书等材料)
 
第八类:涉法违纪材料(就是各种处分处罚材料)
 
第九类:工资、任免、退(离)休、待遇等材料(公务员出境出国国、工作的劳动合同、你升职加薪,退休的一些材料)
 
第十类:其他(如体检报告、工伤报告、就业报到证、争议仲裁一类的相关材料)
 
01 人事档案是什么
 
官方的说,人事档案是个人身份、学历、资历等方面的证据,与个人工资待遇、社会劳动保障、组织关系紧密挂钩,具有法律效用,是记载人生轨迹的重要依据。
 
02 人事档案的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人事档案由以下十大类的内容组成:
 
第一类:履历材料 就是各种跟个人履历相关的履历表、简历表,也包括修改姓名相关材料。
 
第二类:自传材料 就是自己写的报告个人经历、家庭情况、社会关系有关事项的材料,一般入党的时候会写个自传。
 
第三类:考察、考核、鉴定材料 一般是你所在的组织(从学校到工作单位)在各个阶段形成的对你考察、考核材料,最常见的就是年度考核登记表。
 
第四类: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科研学术水平的、教育培训材料 这个包括你从初高中开始到大学期间各种登记表、成绩单、学历学位授予材料,职称评审材料、培训经历材料,其实就是跟学历资历相关,比较好理解。
 
第五类:政审材料 一般就是入党、升学、考公务员等过程中政审流程形成的材料,也包含更改自己的一些民族、籍贯之类的基本信息的材料(注意更改姓名材料是第一类),可以理解为组织对你的过去的审查认定相关材料。
 
第六类:党、团组织建设工作中形成的材料 不多说,就是入党入团的那些材料。
 
第七类:表彰奖励材料 也不说啥,就是各种奖励申报表、表彰文件、证书之类。
 
第八类:涉法违纪材料 行政的、党内的各种处分处罚材料,也没啥好说的。
 
第九类:工资、任免、退(离)休、待遇等材料 这个也好理解,从劳动合同到升职加薪到退休的都在这,公务人员出国(境)也在哈。
 
第十类:其他可供参考的材料 体检、工伤、报到证、人事争议仲裁、干部人事档案报送审核相关的等等材料
 
PS:不是每个人的档案以上十类内容都有,人事档案以事实为本,你该有啥里面就有啥,比如一般小老百姓第二、五、六、七、八类都没有也很正常的,一般最重要的是第四类和第九类的内容。
 
03 人事档案的形成过程
 
人事档案形成过程,作为个人基本上是不知道的,都是你所在的组织再帮你收集归档材料。比如你上学的时候自己填的很多材料都是学校要放入你的档案的,有的老师会友情提醒你一下,让你好好填,要归档的。大学毕业后,如果进入一个自己管人事档案对的单位(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大型国企),你的单位也会做跟学校一样的事情;如果你进入一个不管人事档案的单位,分两种,一种是单位托管在人才中心,一种是你自己托管在人才中心,前者也会有一些简单材料形成归档,后者基本上就停滞在你大学毕业的状态了。以上的形成过程决定了完整程度,所以你的单位管不管人事档案对你来说还是有一定重要性的。
 
04 人事档案的流转
 
在大学毕业前,每个人的档案都是学校之间直接转递的,所以个人基本上不会有人遇到这个问题,但是毕业了参加工作时会遇到,即毕业后档案去向及保管问题。
 
毕业后的档案去向及保管,这个问题比较常见,单独说两句。大学毕业后,如果进入一个自己管人事档案对的单位(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大型国企),那你的单位会开具一个调档函给学校或者就业的 三方协议上就写明调取你的档案,这样你的档案就通过学校直接进入你的单位了,日后由你的单位保管;如果你进入一个不管人事档案的单位,你首先要跟单位确认,单位时候有在人才中心办理托管,如果办理了,你就尽量让单位通过人才中心开具调档函从学校调到该人才中心并将你的档案挂在该单位名下,如前文提及,这样日后你的档案完整度会相对高一点,若没办理托管,你就需要自己去联系自己工作所在地或者户籍所在地 的人才中心,让他们开具调档函,从你的学校把档案调过去,由他们保管。
 
强调两点,一是所有的档案流转过程都是通过单位与单位之间的机要通道,个人不能自己拿着档案到处跑(虽然现实很多自己拿着的,但是尽量不要这样,这是违规操作)。二是不论何种保管方式,你个人都是不需要支付一分钱费用的,国家有规定,别被骗!
 
05 人事档案的利用
 
在第一条里说过,人事档案是个人身份、学历、资历等方面的证据,与个人工资待遇、社会劳动保障、组织关系紧密挂钩,具有法律效用,是记载人生轨迹的重要依据。所以它最大的用途就是来证明你各方面的信息的真实性。举个例子,如果你的毕业证或者什么职称的证书丢了,你需要向别人证明你的学历和职称的时候,档案就是最有力的证据。
 
需要用到人事档案里的相关信息的时候,找到你档案的保管单位,按照单位的查借阅制度办理相关手续即可。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人不能直接查借阅自己的档案,只能通过相关管理人员为你提供你需要的部分证明材料。
 
06 人事档案的补档
 
这个问题大多出现在换工作的时候,到一个新的单位(具有档案管理权限的),他们在审核你的档案时发现缺材料,常见的就是缺劳动合同、离职证明之类的,这个时候就需要你去联系原来的单位把缺的材料补起来,也就是补档。一般来说,按照单位要求,缺什么补什么,补不了的建议跟单位友好协商,看有没有其他材料可以辅佐证明,或者不要这些材料会有什么影响综合考虑决策。
 
具体如下:
 
(一)履历类材料。主要有《干部履历表》和干部简历等材料。
 
(二)自传和思想类材料。主要有自传、参加党的重大教育活动情况和重要党性分析、重要思想汇报等材料。
 
(三)考核鉴定类材料。主要有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专项考核、任(聘)期考核,工作鉴定,重大政治事件、突发事件和重大任务中的表现,援派、挂职锻炼考核鉴定,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评价意见等材料。
 
(四)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学术评鉴和教育培训类材料。主要有中学以来取得的学历学位,职业(任职)资格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当选院士、入选重大人才工程,发明创造、科研成果获奖、著作译著和有重大影响的论文目录,政策理论、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培训和技能训练情况等材料。
 
(五)政审、审计和审核类材料。主要有政治历史情况审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结果及说明,证明,干部基本信息审核认定、干部人事档案任前审核登记表,廉洁从业结论性评价等材料。
 
(六)党、团类材料。主要有《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入党申请书、转正申请书、培养教育考察,党员登记表,停止党籍、恢复党籍,退党、脱党,保留组织关系、恢复组织生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入团志愿书》、入团申请书,加入或者退出民主党派等材料。
 
(七)表彰奖励类材料。主要有表彰和嘉奖、记功、授予荣誉称号,先进事迹以及撤销奖励等材料。
 
(八)违规违纪违法处理处分类材料。主要有党纪政务处分,组织处理,法院刑事判决书、裁定书,公安机关有关行政处理决定,有关行业监管部门对干部有失诚信、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等行为形成的记录,人民法院认定的被执行人失信信息等材料。
 
(九)工资、任免、出国和会议代表类材料。主要有工资待遇审批、参加社会保险,录用、聘用、招用、入伍、考察、任免、调配、军队转业(复员)安置、退(离)休、辞职、辞退,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登记、遴选、选调、调任、职级晋升,职务、职级套改,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出国(境)审批,当选党的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政协会议、群团组织代表会议、民主党派代表会议等会议代表(委员)及相关职务等材料。
 
(十)其他可供组织参考的材料。主要有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派遣证,工作调动介绍信,国(境)外永久居留资格、长期居留许可等证件有关内容的复印件和体检表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