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要了解档案里面有什么?
首先我们要了解档案里面有什么?
1.学籍档案,包括我们从小到大的读书经历、奖惩材料、成绩单、毕业生登记表、体检表、报到证等等。
另外给大家介绍一下报到证,一般包括上下两联,上联是白色的,下联是蓝色的。白色的放入档案内,蓝色的拿着去到上面的标的地点去报到。蓝色的一般是有效期两年,两年内可以进行改派,但改派机会只有一次。
2.人事档案(工作后才有)

首先我们要了解档案里面有什么?
履历表、转正定级表、劳动合同等。(注意:2015年取消转正定级、2015年之前自己办理过转正定级就有,没有办理过就没有,如果丢失了也不能补办)
毕业多年档案究竟去哪里?
1.档案打回原籍
如果毕业时没有去调档案、没有签单位的,就会被打回到户籍所在地的人社局,然后会分到当地的人才中心。
2.单位
你毕业后到了国企或事业单位工作,那么你的档案是保存在单位。
3.暂缓就业
毕业后没有就业,档案可能还保存在学校里面,但是两年之后档案没有去处理的,可能被退回到户籍地的人社局或人才中心。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以上地方查找自己档案。
档案里面材料不齐全怎么办?
每个人的档案一般都是从高中开始建立的,档案里面材料不齐全可以去补办,不过档案补办非常麻烦。档案在哪里遗失的需要找哪里开具档案遗失证明,然后要手写一份档案补办申请,提交到学校。
哪些材料缺失就去相对应的学校补办,比如缺少入团材料,需要去初中学校补办,缺少入党材料需要去当初入党的单位,像入团入党的材料基本是补不到。
档案材料丢失我们根据原档案内的材料补办,如果时间比较紧急或补办困难,我们可以补办比较重要的材料。
通常比较重要的档案材料是:
高中档案应该有的资料有:学籍卡、毕业生登记表,其中毕业生登记表是必须有的材料。
大学的档案有:入学登记表、毕业登记表、成绩单、学士学位授予证明、入党入团材料、体检报告、奖惩证明等,其中大学入学登记表、毕业登记表、成绩单是必须有的材料。
这些材料有些是可以直接复印然后盖章、有些是打印出来盖章、有些是需要自己填写,在签字盖章。具体可以补办多少需要根据学校的要求,如果不能补办需要学校开具证明。

首先我们要了解档案里面有什么?
个人档案里面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学籍材料
高中阶段:
高中毕业生登记表:详细记录了高中阶段的个人基本信息、学习经历、奖惩情况、家庭成员信息等,是高中生涯的重要总结。
高考报名登记表:记载了高考报名时的个人信息、报考科目、考生类别等,是参加高考的重要凭证。
高考体检表:记录了高考前的身体检查情况,包括身高、体重、视力、听力、血常规等各项指标,为高校录取提供身体状况参考。
大学阶段:
入学登记表:包含入学时的个人信息、专业、班级、学号等,是大学生活的起点记录。
成绩单:记录了大学期间各学期的课程成绩,包括必修课、选修课等,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成果。
毕业生登记表:对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等进行全面总结,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自我鉴定、班级鉴定、学校意见等。
学位授予证明:证明学生获得的学位类型和专业,是学历水平的重要标志。
奖惩材料:如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荣誉证书的复印件,以及违纪处分的相关文件,体现了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
党团组织材料:入党申请书、入党志愿书、思想汇报、转正申请书等入党材料,以及入团申请书、团员证等入团材料,反映了学生的政治面貌和思想进步情况。
二、工作材料
入职材料:
入职登记表:记录了个人基本信息、工作经历、教育背景、联系方式等,是进入单位的第一份档案材料。
劳动合同:明确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资待遇、社会保险等。
转正定级表:在试用期结束后,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确定正式岗位级别和工资待遇。
工作期间材料:
岗位调动材料:记录了员工在单位内部的岗位调整情况,包括调动原因、调动时间、新岗位名称等。
工资调整材料:反映了员工工资的变动情况,包括调资原因、调资幅度、执行时间等。
考核材料:如年度考核表、绩效考核结果等,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价,为晋升、奖励、处罚等提供依据。
奖惩材料:工作期间获得的表彰、奖励证书复印件或受到的处分文件,体现了员工的工作业绩和职业操守。
离职材料:离职申请表、离职证明等,记录了员工离开单位的原因和时间。
三、其他材料
职称评定材料:包括职称申报表、评审结果通知、职称证书复印件等,反映了个人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发展情况。
政审材料:在入党、考录公务员、参军等情况下,进行政治审查所形成的材料,包括个人政治表现、家庭成员政治情况等。
其他证明材料:如身份证复印件、户口簿复印件、结婚证复印件等,用于证明个人身份和家庭关系。
查询自己的人事档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线上查询:
全国人社政务服务平台:
访问全国人社政务服务平台的官方网站,注册并登录自己的账号(注册时需选择 “个人用户”);
找到 “就业创业” 板块,在其中的 “跨省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专栏” 点击 “档案存档情况查看”,按照要求填写个人信息,提交后即可查看到档案状态。不过可能存在数据上传不及时或其他原因导致查询不到的情况。
当地人才服务机构官网或公众号:许多地方的人才服务机构都有自己的官方网站或微信公众号,您可以尝试搜索相关平台。一般在网站上会有档案查询的入口,或者在公众号的服务功能中找到档案查询选项,按照提示输入个人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毕业院校等,进行档案查询。
电话查询:
可以拨打可能存放档案的机构的联系电话进行查询。比如您毕业院校的档案管理部门电话、原户籍所在地的人才市场电话、工作单位所在地的人才中心电话等。向工作人员说明情况并提供个人身份信息,询问档案是否在该机构。
线下查询:
毕业院校:如果您毕业时间较短(通常两年内),或者之前有申请将档案留在学校,那么可以联系毕业院校的档案室或相关部门查询档案。即使档案已经从学校转出,学校也可以提供档案的转递记录,根据记录去下一个可能存放档案的地方查询。

首先我们要了解档案里面有什么?
工作单位:
如果您所在的工作单位具有档案管理权限,例如国企、机关事业单位等,可以直接去单位的档案管理处查询。
人才市场或人才中心:如果工作单位不具备档案管理权限,那么档案可能存放在工作单位所在地的人才市场或原户籍所在地的人才中心。您可以亲自前往这些机构,向工作人员说明情况并查询档案。
离职后人事档案可以按以下方式处理:
一、找到新工作单位的情况
新单位具有档案管理权限:
如果新单位是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具有档案管理权限的单位,你可以向原单位申请将档案转移至新单位。
新单位会开具调档函,你将调档函交予原单位,原单位会按照规定的程序将你的档案通过机要交通等方式转递至新单位。
新单位不具有档案管理权限:
新单位委托人才中心管理档案:如果新单位委托当地人才中心管理员工档案,新单位会协助你办理档案托管手续,人才中心开具调档函后,你将调档函交予原单位,原单位把档案转至该人才中心。
个人委托人才中心管理档案:你也可以自己联系新单位所在地的人才中心,办理个人档案托管手续。人才中心审核通过后开具调档函,你拿着调档函去原单位办理档案转移。通常人才中心会要求你提供身份证、离职证明等材料。
二、未找到新工作单位的情况
转回户籍地人才中心:
你可以联系户籍地的人才中心,了解档案托管的具体要求和流程。一般来说,人才中心会要求你提供身份证、户口本、离职证明等材料,审核通过后开具调档函。
你将调档函交予原单位,原单位把档案转至户籍地人才中心。这样可以确保你的档案得到妥善保管,也方便以后使用档案。
暂存原单位:
有些单位允许员工在离职后暂时将档案存放在原单位一段时间,但通常有一定的期限,比如两年。在这段时间内,如果你找到新的工作单位或确定了档案的去向,可以及时办理档案转移手续。
需要注意的是,暂存原单位期间,原单位可能不会为你更新档案中的材料,而且如果原单位发生变故,可能会影响档案的安全。
自行保管:档案不能由个人自行保管,因为个人保管档案容易导致档案丢失、损坏、篡改等问题,而且档案一旦在个人手中,很多机构可能会拒绝接收。如果你的档案不慎到了个人手中,应尽快联系相关机构,按照规定的程序将档案托管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