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查询系统
个人档案在自己手上

全国个人档案查询入口     点击进入>>

大学档案远程查询补办服务系统
发布时间:2021-07-23 06:27
  |  
阅读量:
  |  
字号:
A+ A- A

大学档案远程查询补办服务系统

凡我中心人事代理单位接收的毕业生办完就业报到手续后,请及时登录“当地人才网”首页,点击上方“人事代理与档案”或右方“毕业生人才档案查询”,在“请选择查询方式”栏输入本人姓名或身份证号码进行查询。查询结果显示“档案未到”,请尽快与学校联系,查明学校转递档案情况:

 
大学档案远程服务利用平台已完成系统升级,现已向广大用户开放,欢迎有查档需求的用户注册、登录使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使用方式

方式1:电脑端进入大学档案馆官网,点击“服务通道”中的“档案远程服务利用平台”,进入登录界面。

方式2:电脑端在浏览器中直接输入平台网址“https://392103.com/”,进入登录界面。

方式3:手机端关注“大学档案馆”微信公众号,点“档案服务”—“查档申请”。首次登录需绑定手机号并进行实名认证。手机微信端仅针对个人用户。

    情况一:确认档案还在学校的,请让学校尽快将档案转到我中心。
    情况二:学校确认档案已转往我中心,请查明转档时间、地址、邮政EMS快递单号或机要号信息,以便进一步查询。
    情况三:档案已被学校转到生源地或用人单位,请与收档单位联系确认档案到达情况,并将档案转到我中心。
    情况四:档案暂时无法转递的,请与我中心档案部联系说明原因。

为进一步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就业创业服务,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省公安厅《关于进一步优化高校毕业在浙就业手续的通知》(人社发〔2017〕136号)文件精神,取消各级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以下三项就业手续办理:

  (一)报到、登记。国家计划内毕业生在报到期限内持本人报到证、毕业证、身份证、户口迁移证明及居民户口本到市人才交流中心报到。报到时毕业生必须按规定详细填写《大中专毕业生报到、就业登记表》并注明家庭住址和联系电话;
  (二)毕业生的就业政策,按照国家和省关于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要求,毕业生的就业主要采取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通过学校和组织推荐,或自主择业,实行双向选择,毕业生在市人才中心办理了报到登记手续后回生源县(市、区)报到、择业。父母一方在市直单位工作的,如本人提出要求的,可暂缓两个月派遣,如两个月后仍未落实单位的,必须回生源地报到;
  (三)进入我市各级党政机关的,必须严格按照中共汕尾市委、市政府(汕委办[1998]9号文)执行。
  (四)鼓励毕业生到非国有单位工作。其人事关系由县以上人才交流中心代为管理,具体办法按照汕尾市人事局汕尾人字[1996]10号文办理;
  (五)鉴于大中专毕业生供需矛盾等实际情况,同意毕业生当年报到后继续就读高一层次院校,毕业后可就最高学历就业;
  (六)报到截止时间可延长到当年度12月底。其中留在市直的毕业生在本年度12月前联系有接收单位的,凭单位的接收函到市人才交流中心按有关规定办理接收就业手续。未落实接收单位的毕业生,其人事关系必须于下一年度的元月1日至2月1日的时限内,由本人前来人才交流中心办理人事代理手续,逾期不办理者,将取消其毕业生报到就业资格。

温馨提示:
1、查询档案请输入姓名和毕业学校即可;
2、查询结果显示有编号表明该信息档案存于我中心;
3、编号一般代表毕业年限(如15****,表示15年毕业)
4、如果查不到任何信息可致电人工查询。

可以参考:


1. 高校毕业生在省内就业,不再办理就业报到手续;

2.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单位为省内单位的,不再办理就业协议解约鉴证;

3. 高校毕业生在省内就业单位调整和从省外调整到省内就业的,不再办理就业调整手续;从省内调整至外省的,根据接收地要求办理。
下面为大家介绍闽政通个人档案查询方法。(个人档案里面包含了从个人出生开始到缴纳社会保障的各项事件信息,每一年都会有所记录,自动匹配到个人的缴费信息和社会保障等内容,还可以查询到户籍信息。)

1、首先我们需要进入“地方政务平台”可以查询个人档案,然后打开注册登陆;

2、然后在首页的界面点击右下角的【我的】,进入到我的界面中才能查看个人档案;

 

  在首页找到“档案信息查询”板块,输入姓名,选择性别、出生年月,点击“查询”即可查询个人档案。

3、进入到我的界面以后,我们需要点击上方的个人档案,然后点击进行人脸识别,识别成功即可进入到个人档案中,但是不是本地人的话是没有个人信息的,此软件只支持本地人进行查询;
4、个人档案以关键事迹年份进行划分,包含户籍信息、婚育收养、教育科研、执业资格、投资置业、社会保障、纳税、司法公证、卫生保健、知识产权、社会活动、消费维权、公共事业、信用记录和死亡殡葬等15类重要信息,方便用户查询,实现了个人信息;一人一档,随手可查;